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实验教学 » 新能源实验 » 正文
 

风力机振动测试数字全息与光学再现实验

发布时间: 2013-06-01 11:40:3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摘要:

1.  实验目的

a.通过本实验掌握数字全息实验原理和方法;

b.通过本实验熟悉空间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制特性;

c.通过本实验理解光信息安全的概念和特点;

2.  实验原理

全息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物体发射的光波波前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达到冻结物光波相位信息的目的;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再现所记录物光波的波前,就能够得到物体的振幅(强度)和位相(包括位置、形状和色彩)信息,在光学检测和三维成像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传统全息是用卤化银、重铬酸盐明胶(DCG)和光致抗蚀剂等材料记录全息图,记录过程烦琐(化学湿处理)和费时,限制了其在实际测量中的广泛应用。

数字全息技术是由GoodmanLawrence1967年提出的,其基本原理是用光敏电子成像器件代替传统全息记录材料记录全息图,用计算机模拟再现取代光学衍射来实现所记录波前的数字再现,实现了全息记录、存储和再现全过程的数字化,给全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方法。目前常用的光敏电子成像器件主要有电荷耦合器件CCDCMOS传感器和电荷注入器件CID三类。

()数字全息技术的波前记录和数值重现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a.数字全息图的获取。将参考光和物光的干涉图样直接投射到光电探测器上,经图像采集卡获得物体的数字全息图,将其传输并存储在计算机内。

b.数字全息图的数值重现。本部分完全在计算机上进行,需要模拟光学衍射的传播过程,一般需要数字图像处理和离散傅立叶变换的相关理论,这是数字全息技术的核心部分。

c.重现图像的显示及分析。输出重现图像并给出相关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与传统光学全息技术相比,数字全息技术的最大优点是:(1)由于用CCD等图像传感器件记录数字全息图的时间,比用传统全息记录材料记录全息图所需的曝光时间短得多,因此它能够用来记录运动物体的各个瞬间状态,其不仅没有烦琐的化学湿处理过程,记录和再现过程都比传统光学全息方便快捷;(2)由于数字全息可以直接得到记录物体再现像的复振幅分布,而不是光强分布,被记录物体的表面亮度和轮廓分布都可通过复振幅得到,因而可方便地用于实现多种测量;(3)由于数字全息采用计算机数字再现,可以方便地对所记录的数字全息图进行图像处理,减少或消除在全息图记录过程中的像差、噪声、畸变及记录过程中CCD器件非线性等因数的影响,便于进行测量对象的定量测量和分析。

目前,数字全息技术已开始应用于材料形貌形变测量、振动分析、三维显微观测与物体识别、粒子场测量、生物医学细胞成像分析以及MEMS器件的制造检测等各种领域。虽然国内外在数字全息技术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这一全息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相关知识的传播和教学方面目前明显落后于科研,在全息学的实验教学上仍然以传统全息成像方法为主,很少涉及现代数字全息学知识,特别是缺少相关的数字全息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对此,我们设计了可用于数字全息成像实验教学的广义数字全息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不仅包含了数字全息图记录、图像处理、重构再现的算法及其学习操作软件系统,还涉及了空间光调制器在全息再现的应用和光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不但可以演示数字全息记录与成像过程,而且可自主学习和研究不同实验参数设置下的数字全息成像特性。

()数字全息记录和再现的基本理论

数字全息的记录原理和光学全息一样,只是在记录时用数字相机来代替全息干板,将全息图储存到计算机内,用计算机程序取代光学衍射来实现所记录物场的数值重现,整个过程不需要在暗室中进行显影、定影等物理化学过程,真正实现了全息图记录、存储、重现和处理全过程的数字化。

a.数字全息的光路分析

由于数字全息是使用数字相机代替全息干板来记录全息图,因此想要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全息图,并完好地重现出物光波,必须保证全息图表面上的光波的空间频率与记录介质的空间频率之间的关系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即记录介质的空间频率必须是全息图表面上光波的空间频率的两倍以上。但是,由于数字相机的分辨率(100线/mm)比全息干板等传统记录介质的分辨率(达到5000线/mm)低得多,而且数字相机的靶面面积很小,因此数字全息的记录条件不容易满足,记录结构的考虑也有别于传统全息。目前数字全息技术仅限于记录和重现较小物体的低频信息,且对记录条件有其自身的要求,因此要想成功地记录数字全息图,就必须合理地设计实验光路。

设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图表面上的最大夹角为,则数字相机平面上形成的最小条纹间距为:

                         (1.1)

所以全息图表面上光波的最大空间频率为:

                          (1.2)

一个给定的数字相机像素大小为,根据采样定理,一个条纹周期要至少等于两个像素周期,即,记录的信息才不会失真。由于在数字全息的记录光路中,所允许的物光和参考光的夹角很小,因此,有:

                               (1.3)

所以

                             (1.4)

在数字全息图的记录光路中,参考光与物光的夹角范围受到数字相机分辨率的限制。由于现有的数字相机分辨率比较低,因此只有尽可能地减小参考光和物光之间的夹角,才能保证携带物体信息的物光中的振幅和相位信息被全息图完整地记录下来。数字相机像素的尺寸一般在5―10范围内,故所能记录的最大物参角2―4度范围内。

只要抽样定理满足,参考光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可以使用准直光或是发散光,可以水平入射到数字相机或是以一定的角度入射。

与传统全息记录材料相比,一方面,由于记录数字全息的数字相机靶面尺寸小,仅适应于小物体的记录;另一方面,目前数字记录全息图的数字相机像素尺寸大,分辨率低,使记录的参物光夹角小,因此只能记录物体空间频谱中的低频部分,从而使重现像的分辨率低,像质较差。综上,在数字全息中要想获得较好的重现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实验参数,合理地设计实验光路。

b.数字全息记录和再现算法

1.1 数字全息图记录和重现结构及坐标系示意图

1.1给出了数字全息图记录和重现结构及坐标系示意图。物体位于平面上与全息平面相距,即全息图的记录距离,物体的复振幅分布为数字相机位于面上,是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平面上的干涉光强分布。面是数值重现的成像平面,与全息平面相距,也称为重现距离。是重现像的复振幅分布,因为它是一个二维复数矩阵,所以可以同时得到重现像的强度和相位分布。

对于图1.1的坐标关系,根据菲涅耳衍射公式可以得到物光波在全息平面     上的衍射光场分布为:

      (1.5)

其中为波长,为波数。

全息平面上,设参考光波的分布为,则全息平面的光强分布为:

      (1.6)

其中上角标 * 代表复共轭。用于参考光波相同的重现光波全息图时,全息图后的光场分布

在满足菲涅耳衍射的条件下,重现距离为时,成像平面上的光场分布为:

 (1.7)

(1.7)式中二次相位因子展开,则(7)式可写为:

 (1.8)

在数字全息中,为了获得清晰的重现像必须等于(或者),当时,原始像在焦,重现像的复振幅分布为:

         (1.9)

同理,当时,共扼像在焦,重现像的复振幅分布为:

         (1.10)

这样,利用傅立叶变换就可以求出重现像,这也是称之为傅立叶变换算法的原因。在式(1.9)(1.10)式中,傅立叶变换的频率为:

                               (1.11)

根据频域采样间隔和空域采样间隔之间的关系,可得:

                        (1.12)

其中分别为两个方向的采样点个数。所以,全息平面的像素大小和重现像面的像素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1.13)

(1.13)标明,重现像的象素大小和重现距离成正比,重现距离越大,就越大,分辨率就越低。在数值重现的整个计算过程中,数字图像的象素总数是保持不变的,因此,重现像的整体尺寸也与重现距离有关,随着重现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全息图进行预处理,然后再进行重现,则可以消除重现像中零级亮斑以及共扼像(或原始像)离焦所带来的影响。

c.数字全息再现像质量提高的方法

如果采用离轴方式记录全息图,只要在全息图的记录过程中满足再现像的分离条件,在重现过程中就可以使再现像共扼像和直透光分开。但是,数字全息在重现时,除实验需要的原始图像外,直透光和共扼像也同时在屏幕上以杂乱的散射光形式出现,而且扩展范围很宽,二者的存在对再现像的清晰度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直透光,由于占据了大部分能量而在屏幕的当中形成一个亮斑,致使再现像由于亮度相对较低,在屏幕上显示时因为太暗淡而致使细节难以显示出来。如果能将直透光和共扼像去除,数字全息的再现像质量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应用范围也会相应扩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目前主要有三类方法可供选择,第一类方法是基于实验方案,如利用相移技术消除直透光和共扼像。这种方法不但去除效果好,而且可以扩大再现的视场,但至少需要记录4幅全息图,而且实验装置比较复杂,同时对环境的稳定性要求也比较高,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不能适用于对生物细胞等非静止的物体的记录,因而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在这里不做详细的介绍。第二类方法是对数字全息图进行傅立叶变换和频谱滤波,将其中的直透光和共扼像的频谱滤掉。这种方法只需要记录一幅全息图,但是由于要进行一次傅立叶变换和反变换,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在运算过程中,有用信息也会丢失,会使再现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第三类方法就是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直接在空域对全息图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容易实现。下面对后两类方法做详细分析。

①频谱滤波法

对于离轴数字全息图的频谱,如果载波的频率大于成像目标的最高频率的3倍,其零级亮斑、原始像和共扼像的频谱是彼此分开的,这也为应用频谱滤波法提供了可能性。

全息图的强度分布为:

     (1.14)

(14)式的全息图光强分布作傅立叶变换可以得到:

                (1.15)

其中,为参考光的频率,

如果物函数是带限的,其最高空间频谱为,带宽为,全息图的频谱如图1.2所示,其中,为物体的频率带宽,为频谱平面坐标原点上的函数和物函数自相关频谱的和,其中心位于原点,但是其带宽扩展到分别表示物光波的级频谱,其中心分别位于处带宽为。图示可以看到,当满足条件时,三项在频谱面上是彼此分离的。将取出来,即物光波的频谱,再进行逆傅立叶变换,可以得到频谱滤波后的数字全息图,然后对其进行重现,就能获得无零级亮斑和共扼像的现像。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离轴全息图频谱分离这一特点,从而消除零级亮斑和共扼像所造成的干扰,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图1.3所示。

1.2轴数字全息图的频谱示意图

1.3频谱滤波法的操作流程图

在频谱滤波法中,滤波窗口的选择至关重要,选取的原则是:既要让物体的高频信息通过,又要最大限度地过滤掉噪声,尽量选取较窄的频谱宽度。实际上,物体的频谱一般主要集中于低频部分,而且在频谱的中心部分强度很大,集中了很大一部分能量;相对而言,其它的频谱成分集中的能量要小得多。在滤波窗口中,往往噪声也被选中作为物场的一部分得以重现,其结果会增加噪声对重现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数字全息图的频谱做二维滤波处理,滤波窗口需要是封闭的二维图形,通常用矩形窗口就能得到较好的结果,当然,滤波窗口也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这需要根据物体频谱分布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利用频谱滤波技术,只选择原始像的频谱部分用于数值重现,可以削弱或消除零级亮斑、共扼像以及噪声的影响,有效改善重现像的质量。

虽然频谱滤波法有其突出的优点,即只需要拍摄一幅全息图,不增加实验装置的复杂性。但是频谱滤波法需要预先设计滤波器,而且对不同的全息图,滤波器的参数也不一样。一般这种滤波器的参数需要对全息图有先验认识或先对全息图进行频谱分析才能确定,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并且要对全息图进行多次变换操作,容易造成数值误差。

②数字相减法

如果全息图频谱不满足频谱分离条件,那么上面的方法就无法得到不受干扰的再现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全息数字相减法成功的将直透光消除掉。而且使级衍射像保持不变,其基本过程如下:首先用数字相机相机记录下全息图的光强分布,同时把离散化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存储,然后保持光路不变,分别挡住参考光和物光,用同一个数字相机记录下他们各自的强度分布,同时也把创门输入计算机存储,最后利用计算机程序对上述所采集到的三组数据进行数字相减得到,即

                           (1.16)

其中,则

(1.17)

因此用数字对全息图进行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数字再现时,在显示屏上就可以得到级衍射像,而直透光将被消除。

数字相减法对参考光没有什么限制要求,不论是在球面参考光还是平面参考光的记录条件下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数字相减法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分别采集和存储全息图、物光图和参考光图三幅强度图像,而且在采集此三幅图像的过程中,物光、参考光以及记录光路都不能发生变化,这在快速变化物场的测盘中是相当困难的。

(三)空间光调制器在光学再现上的应用

数字全息一开始的定义是指用电荷耦合成像器件代替普通照相干板来记录全息图,用数字计算方法再现;后来,数字全息的范围扩大到计算机制全息图,光电子再现全息图等,形成了更广义的数字全息。数字全息术从记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计算机制全息和像素全息两种:从再现过程分又可以分为计算机再现和光电子再现。几种方法互相交叉,目前数字全息的几种实现方式如图2.1所示:

2.1 数字全息的实现方式

a.空间光调制器的简介

上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数字全息在光学记录上与传统全息术在记录介质上的区别,本节重点介绍广义数字全息在光学再现方面的发展与革新。在全息技术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是通过全息干板来记录全息干涉图样,需要经过曝光、显影、定影等化学处理,过程费时且复杂,最大的缺陷是干板的不可重复性,一块干板无法实现多幅图像的转换显示;即便是在计算机制全息图技术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需要用绘图仪或激光光束扫描记录装置等设备将计算结果制作成全息图进行再现,无法实时显示的缺陷仍然存在。这时候,空间光调制器出现在了全息研究者的视线里。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是一种新兴的全息图的载体,和传统的全息记录介质相比,它具有计算机接口、操作方便、可实时显示等优点。但是,由于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制作工艺的限制,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在全息再现系统中的应用也具有传统介质所没有的特殊性。

空间光调制器是一类能将信息加载于一维或两维的光学数据场上,以便有效的利用光的固有速度、并行性和互连能力的器件。这类器件可在随时间变化的电驱动信号或其他信号的控制下,改变空间上光分布的振幅或强度、相位、偏振态以及波长,或者把非相干光转化成相干光。由于它的这种性质,可作为实时光学信息处理、光计算等系统中构造单元或关键的器件。空间光调制器是实时光学信息处理,自适应光学和光计算等现代光学领域的关键器件。空间光调制器一般按照读出光的读出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反射式和透射式;而按照输入控制信号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光寻址(OA-SLM)和电寻址(EA-SLM) 。最常见的空间光调制器是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应用光-光直接转换,效率高、能耗低、速度快、质量好。可广泛应用到光计算、模式识别、信息处理、显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想定量分析液晶屏对光的调制特性,需要将调制过程用数学方法来模拟,液晶盒里的扭曲向列液晶可沿光的透过方向分层,每一层可看作是单轴晶体,它的光学轴与液晶分子的取向平行。由于分子的扭曲结构,分子在各层间按螺旋方式逐渐旋转,各层单轴晶体的光学轴沿光的传输方向也螺旋式旋转。如图2.2所示。

2.2 TNLC分层模型

在空间光调制器液晶屏的使用中,光线依次通过起偏器P1、液晶分子、检偏器P2,如图2.3所示。光路中要求偏振片和液晶屏表面都在x-y平面上,图中已经分别标出了液晶屏前后表面分子的取向,两者相差90°。偏振片角度的定义是,逆着光的方向看,为液晶屏前表面分子的方向顺时针到Pl偏振方向的角度,为液晶屏后表面分子的方向逆时针到P2偏振方向的角度。偏振光沿z轴传输,各层分子可以看作具有相同性质的单轴晶体,它的Jones矩阵表达式与液晶分子的寻常折射率no和非常折射率ne,以及液晶盒的厚度d和扭曲角有关。除此之外,Jones矩阵还与两个偏振片的转角有关。因此光波强度和相位的信息可简单表示为,其中又称为双折射,它其实为隐含电场的量,因为为非常折射率的函数,非常折射率随液晶分子的倾角改变,又随外加电压而变化。

2.3 SLM光路示意图

目前主流的液晶显示器组成比较复杂,它主要是由荧光管、导光板、偏光板、滤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膜式晶体管等构成。作为空间光调制器来使用时,通常只保留液晶材料和偏振片。液晶被夹在两个偏振片之间,就能实现显示功能,光线入射面的称为起偏器,出射面的称为检偏器。实验时通常将这两个偏振片从液晶屏中分离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可旋转的偏振片,这样方便调节角度。

b.振幅型空间光调制器作为再现干板的工作原理

在全息记录的过程中,当来自物体表面的散射光与参考光照射在全息记录板上时,参考光波与物光波进行叠加,叠加后形成的干涉条纹图记录在全息记录板上。由于记录板上记录的是曝光期间内再现波前的平均能量,也就是说记录板记录的仅仅是再现波的光强。全息记录板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线性变换器,它把曝光期间内的入射光强线性地变换为显影后负片的振幅透过率。全息像的再现,只要将上述全息记录板,用原参考光束照明,就可得到物体的像。在再现的过程中,全息图将照射的光衍射成波前,这个衍射波就产生表征原始波前的所有光学现象。

振幅型空间光调制器是通过对入射线偏振光进行调制后改变其偏振态,利用入射和出射偏振片的不同获得不同强度的出射偏振光,因此通过设置振幅型空间光调制器不同像素位置的灰度值,可以改变对应位置出射光的光强。因此可以用振幅型空间光调制器来代替再现干板,将记录时的复振幅透过率关系写入到空间光调制器的液晶,则参考光被调制后,便可衍射生成被记录的物光信息

    利用空间光调制器来代替传统的全息干板,可以实现传统全息实验中无法实现的实时全息再现功能。但由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有限空间分辨率,全息记录的条件受到限制,在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实现全息再现的系统中,记录时参考光角度不能大于由基于LCOS液晶芯片的SLM分辨率决定的最大值,物体和全息面距离、物体尺寸都有相应较高的要求。同时考虑再现衍射像分离、提高系统分辨率等因素,上述参数的选取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获得较高质量的全息像。

() 数字全息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基于光学理论与方法的数据加密和信息隐藏技术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开始起步发展的新一代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并行数据处理是光学系统固有的能力,如在光学系统中一幅二维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都可以同时地被传播和处理。当进行大量信息处理时,光学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很明显占有绝对的优势,并且,所处理的图像越复杂,信息量越大,这种优势就越明显。同时,光学加密装置比电子加密装置具有更多的自由度,信息可以被隐藏在多个自由度空间中。在完成数据加密或信息隐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光的干涉、衍射、滤波、成像、全息等过程,对涉及的波长、焦距、振幅、光强、相位、偏振态、空间频率及光学元件的参数等进行多维编码。与传统的基于数学的计算机密码学和信息安全技术相比,光学信息安全技术具有多维、大容量、高设计自由度、高鲁棒性、天然的并行性、难以破解等诸多优势。

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密码学是在编码和破译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尖端技术科学。它与数学、语言学、声学、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密码学的应用也随之扩大。密码学由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的分支组成。密码编码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寻求产生安全性高的有效密码算法,以满足对消息进行加密或认证的要求。密码分析技术的主要任务是破译密码或伪造认证信息,实现窃取机密信息或进行诈骗破坏活动。这两个分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正是由于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才推动了密码学自身的发展。通常将待加密的消息称为明文,加密后的消息称为密文;加密就是从明文得到密文的过程;合法地由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表示加密和解密过程的数学函数称为密码算法;实现这种变换过程需要输入的参数称为密钥。密钥可能的取值范围称为密钥空间。密码算法、明文、密文和密钥组成密码系统。

由于数字全息的灵活性,我们将其应用于数字图像加密领域。依据上文中提到的数字全息的记录和再现的原理,将明文作为物光信息,则全息记录图即为密文,根据光学衍射传播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加密和解密的算法即为菲尔衍射算法,在整个全息系统中的波长、再现距离都可以做为密钥。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密码系统。在加密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全息,在计算机中通过菲涅尔变化计算生成还有明文信息的物光的衍射全息图。然后在解密时,将衍射全息图写入到空间光调制器中,用特定的波长按照特定的光路,才能在唯一的衍射距离得到我们的明文信息。

本实验中所展现的数字全息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举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全息和信息安全的一些基本概念。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国内外相关学者有着很多非常不错的工作成果。从1995Philippe RefregierBahram javidi等提出了双随机相位编码方法开始掀起了光学加密领域的研究热潮。研究人员随后提出了一些在双随机相位编码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新方法,纯相位加密,基于分数傅里叶变化的加密方法,基于菲耳变换的加密方法、基于联合变换相关器的加密系统、利用离轴数字全息的加密系统和利用相移干涉技术的数字全息加密系统等。

当前,在计算机和网络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要求与日俱增,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光学信息处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处理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能够实现快速卷积、密钥空间大,具有并行处理能力等。光学信息处理在加密与信息隐藏中的研究必有很大潜力。

3.  实验仪器

He-Ne激光器、可调光阑、CMOS数字相机、空间光调制器、分光光、空间滤波器、可调衰减片、反射镜、计算机等。

4.  实验步骤

4.1数字记录,数字再现

本实验实现了将计算全息与数字全息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模拟全息图的记录过程产生理想物体的离轴菲涅耳数字全息图,并由所生成的全息图重现出物体的像,实现数字全息图记录和重现整个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具体的操作流程如图4.1

4.1数字全息记录和重现流程图

a.点击读图加载物体信息,物体图片尺寸不要超过1024×1024

b.设置记录时的虚拟光路的参数,衍射距离及参考光夹角。点击生成全息图,观察数字全息图。

c.设置数字再现时的再现距离,点击仿真再现。查看对比再现图是否和原图一致,有何区别

d.重复以上步骤,但是修改各个参数,观察每个参数对再现效果的影响,通过这个实验可对接下来的其他分实验有一定指导作用。

数字相机像素的尺寸一般在5―10范围内,故所能记录的最大物参角2―4度范围内。本实验所采用的CMOS像素尺寸为5.2,所以为了和真实的物理过程对应起来,在模拟的过程中最大物参角3.4度。

在模拟再现的过程中利用数字相减法,并和之前不做任何处理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得知,证明了数字相减法能有效地消除重现像中的零级亮斑,改善重现像的质量。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知,即利用傅立叶变换算法对数字全息图进行重现时,如果重现距离和记录距离不相等,则看不清再现像;当重现距离和记录距离相等时,重现像的显示大小与记录距离之间的关系为:重现距离越大,重现像的象素尺寸就越大,相应的所显示出来的重现像就越小。

4.2. 光学记录,数字再现

本实验用COMS相机代替传统全息中的干板作为记录介质,再现在计算机中进行。实验光路图如图4.2所示。

4.2 透射物体的数字全息记录光路图

a.按照实验光路图从激光器开始逐个摆放各个实验器件,确保光路水平,光学器件同轴。目标物和CMOS数字相机先不加入到光路中。

b.光路调节:在光路搭建完后,调节两路光,使其合成一束同轴光,能够出现同心圆环干涉条纹。此时可认为光路初步调节基本完成。

c.旋转激光器出口的可调衰减片,将整个系统中的光强调到最弱,然后将数字相机加入到系统中,实时记录干涉条纹图案。然后调整可调衰减片使相机采集到干涉条纹光强合适,不能曝光过度。

d.调节分光光楔处的调整架,让两束光有轻微的夹角,能够产生离轴全息,方便后期再现。图像上显示为较为密集的竖条纹。

e.将目标物加入到光路中,调节第二个可调衰减片,适当参考光光强,使得物光和参考光光强相差不大。

f.采集全息图案,用软件中频域分析来观测频域中的±1级是否和0级分开,如果未分开,需继续调整参考光和物光的夹角,直到±1级和0级充分分开。

g.在软件频谱分析界面中,点击频谱图?1级的峰值位置,获取坐标,将x轴坐标填入右边峰值点输入框。输入合适的滤波窗口大小值。测量目标物和数字相机之间的距离,输入到再现距离处,点击数字再现,便可得到数字再现的全息图。

实验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用可调衰减片调节物光与参考光的光强比,增强干涉条纹的对比度。

物光和参考光的角度要控制在最大夹角内(通过采集图像的干涉条纹间距来调整物参光的夹角)以保证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场在被数字相机记录时,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否则在进行重现时,重现像将会失真甚至导致实验失败。

在通过软件重现的过程中,分别进行不做任何处理的重现和对采集的全息图做频率滤波之后再重现,发现频率滤波的方法能够同时消除零级亮斑和共扼像,使再现像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做频率滤波的时候要根据采集到的全息图选择合适的滤波窗口,以便准确的选取出物光信息。

4.3.  数字记录,光学再现

在本实验中,通过软件生成全息图,然后读入到空间光调制器中,用空间光调制器代替传统光学全息中的再现介质。实验光路示意图如图4.3所示。

4.3利用SLM进行数字全息再现的光路图

a.点击读图加载物体信息,物体图片尺寸不要超过1024×1024

b.设置记录时的虚拟光路的参数,衍射距离及参考光夹角。点击生成全息图,观察数字全息图。

c.按照光路图搭建好实验光路,将SLM与计算机连接。点击软件中的输出SLM将生成的数字全息图写入到SLM中。

d.将观察屏放置到对应的再现位置,调节偏振片的角度和SLM 与光路的夹角,直到观察屏观察到最好的再现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调节空间光调制器前后偏振片的角度,使空间光调制器处于强度调制状态(空间光调制器不会对再现像的相位进行大的改变),提高再现像的对比度。

4.4. 光学记录,光学再现

在本实验中,将接合分实验4.2和分实验4.3的内容,完成一个新颖的数字全息实验。在本实验中我们基本依照传统的光学全息实验的思路,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完全用新型的光电器件代替了传统的全息干板。在记录时,我们利用数字相机将全息图采集保存在计算机中,然后在再现时,再将全息图输入到SLM中,便可在真实光路观察到再现像

4.5.  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

为了研究光信息安全中把波长和距离作为信息加密密码的特点,本实验建立了一个层析的理想三维物体的模型,制作了理想三维物体的离轴菲耳全息图,并对其进行了数值重现。

理想三维物体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①.物体是自发光物体。

②.物光波的传播是在自由空间传播。

③.物体的前后面不互相影响。

层析的理想三维物体就是将理想三维物体看作是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截面所组成。图X是由三个截面组成的理想三维物体的数字全息记录光路示意图。

4.4 理想三维物体的数字全息记录光路示意图

设每个截面的振幅透过率函数为表示截面的序号,每个截面经过距离后衍射到全息面上的复振幅分布。由于每个截面都会衍射到全息面,所以全息图是由所有截面的衍射光波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在全息平面上,物光波的复振幅分布为各个截面衍射光波的叠加,即:

 

式中,N为截面的总个数,因此全息图的光强分布为:

对全息图进行数值重现,改变重现距离,即在不同的重现面上进行重现,就可以得到理想三维物体一系列重现面上的复振幅分布。

a.本实验中选用的理想三维物体是一个透明长方体,如图4.4所示。在透明体里面有三个截面,每个截面上标有一组汉字,这三组汉字的空间位置不再同一轴线上,目的是使物体的前后面不互相影响。点击实验软件中的读图按钮,分别读入对应图片,并设置对应的记录距离。然后点击生成全息图。

b.在软件中写入再现距离,点击仿真再现,可看到数字再现的效果。通过对理想三维物体进行逐层重现,获得理想三维物体各截面的重现图。从重现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某一截面的重现图,只有当重现距离等于记录距离时,该截面上的物体才最清晰,否则将只能得到模糊衍射像,这很好的符合了记录距离作为光信息加密密钥的特点。

c.按照图4.3搭建实验光路,将生成的数字全息图输入到SLM,分别在不同位置观测再现图案,观测是否于仿真效果一致。

5. 软件说明

    进入软件界面

    

a.  数字记录数字再现

        

选择数字记录数字再现      读入图片                  全息图

                              

 再现图(不作任何处理)                              再现图(使用数字相减)

b. 光学记录,数字再现

        

选择光学记录,数字再现          光学全息图                频谙分析

                          

                              再现图

c. 数字记录,光学再现

          

选择光学记录,数字再现             读入图片                   全息图

 然后把全息图输入到SLM上,实现光学再现。

d. 光学记录,光学再现

光学记录全息图

然后把该光学全息图输入到SLM上,实现光学再现

4.5.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                 

              

选择信息安全 读入图1                 读入图2                   读入图3

     

     生成全息图

  输出到SLM后,

          

再现图1                        再现图2          再现图3

6. 思考题

简述全息图的记录与重现。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学校主页 - 学院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电话:0571-86919037